欢迎访问 唐山市天路水泥有限公司 官网!

孔祥忠:当前水泥行业政策性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

2010-05-29

中国建材网c-bm [2010-5-28] 

   
  从2009年9月26号国务院颁发国发38号文件《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到2010年2月6号国务院颁发国发7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这期间国家发改委办公厅还下发了发改办产业[2009]2351号文件《关于水泥、平板玻璃建设项目清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可见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国内经济稳步增长中出现的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政府出手要抑制产能过剩带来的后果;同样为应对全球温室气体变化,政府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来转变发展方式。

 自38号文件颁发以来,中国水泥协会一直在做行业调研工作,听取行业各方面代表对38号文件和27号文件的意见和建议,并做了大量的必要的解释工作。本人结合调研情况,就当前水泥产业政策中几个问题谈点个人见解,仅供业内参考。

  一、关于水泥项目清理与核准问题

 国家发改委的2351号文件是根据国务院2009年国发38号文件的要求,开展对水泥、平板玻璃建设项目进行清理工作。38号文件之后,全国水泥建设项目核准开始冻结,但在这之前大多数省份已核准了过多的水泥建设项目。从去年年底以来,水泥投资一直保持旺盛势头,今年2月统计水泥投资116.6亿元,同比增长31.40%;3月水泥投资278.47亿元,同比增长19.02%,可见政策的抑制作用至少要到今年下半年才能见效。在这期间,在去年9月之前拿到项目批文的大企业一直在创造条投资兴建项目,而部分虽拿到项目批文,但资金不到位和不具备条件的项目,有的在转卖项目,有的成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吸引条件。当然,也有部分为回避风险就此退出不干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地区存在不经核准违规建设的现象。在水泥投资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国家新项目的核准不可能马上启动。

 所谓抑制产能过剩,我以为是指新增水泥熟料产能,不能在省市水泥工业发展规划之外新上水泥窑,这是控制投资节奏,合理产业布局,抑制产能过剩的根本。而新建大型水泥粉磨站并非是新增水泥产能,那只是新增水泥粉磨能力。
  
 调研中许多地方企业提到新项目核准什么时候开始,我想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水泥工业发展也是不均衡的,个别省份存在较大的淘汰落后空间,这些省份的企业在明年拿到新的核准文件是有可能的。
  
 暂时停止新项目的核准,有利于加快淘汰落后水泥产能,控制水泥投资节奏,为维护整个行业的盈利水平客观上提供了保障,是抑制产能过剩的需要。

 现在出现了一个问题,新项目核准是停了,但有些地方连现有企业的正常技术改造项目也给停了,这似乎不合科学发展观。只要不是异地新建改造,不是以新增产能为目的的,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原有生产线通过技术改造而达到节能减排的项目还是应该许可的,也没有必要报到国家来核准。

 二、去年38号文件与今年7号文件中关于淘汰落后水泥产能的提法:

 38号文件提到:“尽快制定三年内彻底淘汰落后产能时间表”;7号文件三年目标提出:“淘汰窑径3.0米以下水泥机械化立窑生产线”。在去年年底,部分省市已经根据38号文件起草修订了本省市的“十二五”水泥工业发展规划,7号文件颁发后,原有规划稿内容要“倒退”,业内不少人士对此有看法。

 我个人认为应该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38号文件精神,新型干法水泥发展了,市场也就逼着落后水泥淘汰。淘汰落后产能用量的概念比具体设备规格好,在边远落后地区淘汰落后的速度会慢些,而在发达地区已经没有落后产能要淘汰了。政府需要制定一个好的引导退出机制,并使这个机制和补偿办法公开透明化,加强社会力量对淘汰落后产能的监督。 

  三、《水泥行业准入条件》和《水泥产业发展政策》出台问题:

 从08年底到整个09年,中国水泥协会发动全行业参与《水泥行业准入条件》和《水泥产业发展政策》文件的制订和修订工作,现在只等着政策出台了。但望眼欲穿,只见雷声不见雨点,这对整个行业发展是不利的。

 从政策发展角度讲,鼓励企业重组联合、适度发展新线建设、注重环保、节能减排、延伸产业链将是发展的主题。从技术发展角度讲,锁定低碳减排的技术,如节能粉磨、余热发电、高压变频、矿山优化开采、水泥窑协同处置、提高原燃材料利用率、低碳品种、检测和控制等技术是发展方向。
  
 四、房地产发展对今年水泥消费的影响问题:

 不可否认,建筑钢材、水泥与下游房地产业关联度高,1立方米的混凝土结构需要100~300公斤的钢材和300~400公斤的水泥。政府当前对房地产的整顿,对水泥市场需求有一定的影响。根据有关研究报告,2009年城市房地产的水泥消费只占全国的22%,且消费增速比08年已下降了10.6%。而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交通仓储、水利环境的水泥消费占到51%,其它是农村建设消费。当前政府打压的是高房价,而非是房地产业。因此,今年房地产的变化不应是影响水泥消费量的主要因素。问题是我们是怎样保持自己行业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至于调高水泥企业生产用电价格问题,势必增加水泥生产成本。这项政策对限制和淘汰类企业有加快淘汰落后的作用,而对于一般大企业主要是寻求成本转移机会,市场集中度高的区域成本转移的机会就大。

  来源:中国建材网www.c-b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