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唐山市天路水泥有限公司 官网!

水泥市场热点区域及未来机会市场分析


发布时间:

2010-06-19

中国建材网c-bm [2010-6-18] 
  

  一、水泥行业三大市场区域分布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水泥工业的发展在各个地区也呈现出不同的态势。根据水泥消费需求特点和市场竞争特征,我们将水泥市场分为三大市场区域:  
    
  一级市场 
    
  长江三角州、珠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三大核心消费圈为一级市场区域,包括: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广东省份等经济发达城市。属于一级市场区域的城市年水泥消费量超过800万吨。
    
  一级市场区域经济发展迅猛,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三大经济圈。由于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人均消费增长较快,水泥市场需求旺盛,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因此,这一市场区域是众多水泥大企业集团必争之地,海螺、三狮、华新、冀东等大企业集团都聚集在此地。
    
  二级市场 
    
  二级市场区域内年水泥消费量为200~800万吨左右,如郑州、成都、南昌等城市。主要是指一级市场以外的省会城市及省内发达地区为二级市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相对于一级市场要慢,但仍然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潜在的经济增长能力会更强。这一市场区域主要是本区域大企业利用其在本地的优势控制市场,但进入2005年,大企业集团已开始大踏步进军二级市场。
    
  三级市场 
    
  中小城市及农村市场区域为三级市场,消费量为200万吨以下,大部分地区是在50~100万吨。这一级市场的特点是经济发展相对比较滞后,市场容量较小,市场规模增长缓慢。这类地区小企业众多,竞争特点是以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为主,产品主要是低端产品。市场竞争相对较为分散,很难形成独家垄断局面。
    
  二、近几年水泥市场争夺热点区域 
    
  近年来水泥行业市场争夺的热点主要是一级市场区域,即: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州和京津地区。
    
  华东地区 
    
  位于长江三角州的华东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迅猛,水泥市场需求旺盛。全国年水泥消费量大于800万吨的城市近30个,华东地区有10个左右。因此,华东成为大企业集团的必争之地,企业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
    
  海螺、三狮、华新等大企业集团各显身手,利用各自优势,运用价格策略扩大市场占有率,一时间市场上“硝烟弥漫”,水泥价格从2004年起持续走低,全行业的利益得不到保证。
    
  截止2004年底,海螺在华东地区共有新型干法生产线27条,熟料产能达4,070万吨,占海螺新型干法产能比重超过80%。说明海螺的核心市场区域是华东地区。
    
  华新集团的主要市场区域是湖北省,其年生产能力超过1,700万吨。
    
  华东地区是新型干法水泥发展较快和较早的地区,截止2005年底,浙江和江苏拥有4,000 t/d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达25条,拥有4,000 t/d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的企业达15家,拥有2,500 t/d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超过60家。2005年前10家水泥企业集团中有5家都集中在华东地区,加上近年产业结构调整涌现出数十家较具规模的新型干法水泥企业,使得这一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
    
  珠江三角洲地区 
    
  珠江三角洲是固定资产投资活跃、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之一,也是水泥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地区,且其市场增长潜力较大,是水泥大企业集团所看好的目标市场。根据资料统计,广东省2004年消耗水泥9,800万吨,珠江三角洲地区水泥消费量超过7,000万吨,占广东省水泥消费量的四分之三。
    
  珠三角地区水泥市场很大,但仅靠本地供应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很多企业借产业结构调整之际,纷纷在此建设新型干法生产线,以求在珠三角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截止2004年底,广东省水泥生产能力(粉磨)超过1亿吨。
            
  外资企业也看好这一市场,其中最具实力的台湾水泥(英德)有限公司和海螺隔江相望,准备建设4条5,000t/d级生产线,目前已有两条法生产线已点火投产。
        
  珠三角地区的市场争夺已日趋明显,一直保持全国高位的广东水泥价格从2005年开始逐步下降。广州P.O32.5水泥价格从2004年的419元/吨的高位下降到2005年的322元/吨,下降了近100元,跌幅达23%,是近年来跌幅最为严重的一年。随着珠三角水泥市场竞争的加剧,预计2006年广东水泥市场价格依然不容乐观。
    
  由于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势头较好,目前还没有一家企业能够主控该地区市场,因此,珠三角地区在未来几年仍然是水泥市场争夺的热点区域。 

 


    
  京津唐地区 
    
  由于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城市建设对水泥的需求量巨大。目前,北京水泥市场需求量为2,000万吨左右,需求量从去年开始有下降趋势,本地企业水泥供应量为1,100万吨,巨大的消费需求和市场缺口使北京多年来一直是华北地区市场争夺的焦点。2002年以前北京水泥市场价格较高,市场供不应求。但是,由于近年来周边地区,如天津、河北、河南、山西、山东等地区借交通便利的优势将水泥大量涌入京津唐地区,导致水泥供过于求。从2004年各地区的水泥产量可以看出河北唐山、石家庄的产量都很高,邯郸、邢台产量也不低,水泥除供应本地区外,都将北京、天津作为主要目标市场。加上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干法熟料产能快速增长,出现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水泥价格持续低迷,货款拖欠现象严重,企业苦不堪言,至今未能摆脱困境。
    
  京津唐地区的较具实力的企业有:北京金隅集团、冀东水泥、太行水泥等,但这些企业均未能形成主控市场的局势,因此这一地区始终保持着过度分散的市场格局,也是众多企业争夺的热点市场区域。北京金隅集团已开始实施对北京市场的整合,目前北京金隅已成为太行水泥的控股股东,其在北京市场的占有率将进一步提高,但要完全取得市场的主控权,还需进一步的对市场进行整合。
    
  三、未来机会市场预测 
    
  水泥行业近年来可谓血雨腥风,“战争”此起彼伏。海螺集团从根据地安徽起家,一路杀向华东的江苏、浙江,再到中南的广东、广西,所向披靡,不放过每一个机会市场,中国水泥行业龙头老大的气魄尽显无遗。拉法基十年磨一剑,避开与海螺的正面冲突,悄然整合自己的机会市场,几乎一夜间成为西南水泥业霸主,水泥产能也跃居中国第三。把握自己的机会市场,快速出击,是企业成就大业的前提。
    
  整合机会市场 
    
  整合机会市场是指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在总生产能力中占有较大比重,较有实力的企业并不能主控市场,竞争企业众多,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较小,企业压力比较大的地区。通过整合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提高盈利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市场行为,避免低价竞争。
    
  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2003年以来各地水泥企业产能扩张迅速,部分地区出现产能过剩。2004年国家对水泥、电解铝等行业实施宏观调控,水泥市场跌入低谷,许多企业陷入困境,急于寻找出路,市场大整合时机已经到来。
    
  世界水泥巨头拉法基与瑞安建业的合并整合了西南水泥市场,瑞士Holcim集团拟从河南省同力水泥集团入手,开始对河南省水泥省水泥市场进行区域整合。在华东地区,海螺主控了安徽市场,进而对江苏市场采取有力进攻,欲实施对华东市场的整合。
    
  从近年来水泥行业的发展可以看到,一级市场区域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众多大企业集团是该区域的主要市场参与者,市场竞争激烈,新进入者若想在这一市场有所收获较为困难。如华东地区,由于海螺强大的竞争优势,令许多参与者望而怯步。
 
  2005年浙江省拥有水泥企业279家,企业平均规模为31.65万吨。水泥年生产能力达200吨的企业有30家,前10家水泥企业2005年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24.7%。从水泥消费量分析,浙江省年水泥消费量在400万吨以上的城市有8个,市场需求量大,而企业众多,集中度较低,正是大企业集团进行市场整合的机会所在。
    
  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三个地区2005年新型干法生产能力达3,127.9万吨,新型干法水泥产量占水泥总产量的35.8%,落后生产工艺仍占主导地位。
    
  京津唐地区目前拥有400多家水泥企业,平均规模仅为23.9万吨,市场较为分散,北京金隅和冀东水泥虽然占有较大市场份额,但由于市场需求量大,未能做到主控市场。京津唐地区水泥价格连续多年处于全国低位。

  进入机会市场 
    
  进入机会市场是指新型干法水泥比例较低,有较大的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空间、市场尚未被大企业集团所控制的地区以及市场需求量较小、为企业所忽略的中小城市和农村市场。
    
  从新型干法水泥发展情况分析,各地新型干法水泥发展不平衡,江苏、浙江、西藏等地2005年新型干法水泥产量占当地水泥总产量比重超过70%,而四川省、湖南省新型干法水泥产量所占比重仅为16.81%和和18.36%。
    
  广东、河南、贵州、四川、湖南、福建等省2005年新型干法水泥产量占全省总产量比重不足30%,这些地区的新型干法水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将加速河南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将为水泥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河南省新型干法比例较低,新型干法水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可以作为进入的机会市场。
    
  河南省较有实力的企业有同力集团、孟电集团、天瑞集团等,目前许多煤矿企业利用其作为水泥上游资源的优势,开始建设新型干法生产线,纷纷涉足水泥行业。从2005年河南省各地区水泥产量看,各市前几家水泥企业的产量相差不大,市场较为分散,尚没有哪一家企业在某个市场占有绝对优势。
    
  在城市水泥消费量分析中看到,年水泥消费量在200万吨以下的城市有两百多个,这些地区面向的市场多是中小城市和农村市场,市场需求量较低,有的地区矿山资源十分薄弱,是一些大企业集团不愿介入的市场。目前,中国整体经济都在保持着较快的速度发展,农村城市化进程在加快,农村市场水泥需求量也在快速上升。对于在局部地区有一定实力的企业,新型干法水泥发展尚未成熟的中小城市和农村水泥市场将是他们进入的机会市场。 
    
  三级市场的产业结构调整还没有到位,新型干法能力相对较弱,虽然市场需求量较小,但更容易形成区域市场的主控权,是企业进入的机会市场。中小企业可以凭借在局部地区的优势,避开与大企业集团的正面冲突,向三级市场渗透。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在选择机会市场时,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自身的实力,结合资源、能源供应及交通运输条件等,避免盲目行为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