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企业进军砂石骨料产业是国际趋势
发布时间:
2010-07-23
“产能过剩”是当今中国水泥行业面临最严重的问题,水泥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企业家们的当务之急。目前,工程建设中应用量最大、最广泛的是水泥混凝土。但是,随着混凝土用量的增加,其消耗的砂石骨料等天然资源也越来越多,据估算,混凝土行业现在正以每年约90亿吨的速度消耗天然骨料。砂石成为所有产品中比重最大的产品,也成为水泥企业抢占的下一个“市场蛋糕”。中国砂石协会副会长、北京建筑工程学院陈家珑教授近期向中国水泥网记者表示,水泥企业进军砂石骨料产业有先天优势,也是国际趋势,但是这个产业还不够规范,需要政府引导和扶持。
记者:请介绍一下您了解到的中国砂石骨料产业目前现状?
陈家珑:砂石骨料一个被忽视但又离不开的产业。
建设用骨料,建筑和水利业如此称谓,建材和交通业又称集料,实际上就是俗称的建筑用砂石。它主要用于工程基础、混凝土、砂浆、和相应制品。近两年的每年用量测量高达90亿吨左右,是2001年的5倍(测量依据,砂石产是主要是依据水泥当年的产量来考虑配制成混凝土、砂浆或制品时,水泥与砂石骨料的大体比例估算。2008年水泥产量为14亿吨,2009年己达16亿吨,其中,出口不到3%,即平均年用量为14.5亿吨,按水泥比砂石1:6计算,砂石用量约为87亿吨,再加上路基用砂石料、沥青混凝土等所用砂石)。按平均价格20元/吨计算,直接年产值1800亿元,是开采和消耗自然资源的最大的产品,产品用量居世界第一。混凝土骨料的质量约占整个混凝土质量的75%,是作为混凝土骨架的材料。因此,骨料的性质对混凝土的影响很大。但建筑用砂石没有行业规划,各地也是临时应对,没有按工业产品认真管理。可用“一盘散沙”形容建筑骨料产业。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产品,这样一个行业,却对贯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国策有着重要的影响,对落实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对保证工程质量和人民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记者:目前砂石骨料产业领头的企业有哪些?
陈家珑:砂石属地方材料,国有企业很少,绝大多数为个体或以集体的名义个人承包经营。目前,国内真正涉及砂石加工产业的水泥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的还不多。但国外水泥企业中,拉法基集团与海德堡在骨料产业贡献卓著。拉法基2004年时骨料年产量己达21400万吨。海德堡2006年砂石骨料产量达骨料己达10213万吨。
近几年,人工砂石的发展迅速,国内已有年产百万吨砂石机械化生产线几百条,其中,由国外引进的生产线几十条。国内外人工砂石产设备的企业已有几十家。2002年起实施的GB/T14684-2001《建筑用砂》和GB/T14685-2001《建筑用卵石、碎石》国家标准明确规定了人工砂石的种类和技术要求。这都为砂石行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记者:您对水泥企业发展砂石骨料有什么看法?
陈家珑:我国水泥产业已达到相当大的规模。水泥产业也由单一的水泥生产向多元产业发展,水泥企业发展砂石骨料,不但对企业由小变大、由大变强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延伸产业链,推进水泥、混凝土搅拌战、砂石骨料三大行业有机结合起来联动发展,形成统一的产业,对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重要意义,尤其对面临矿山资源即将枯竭的水泥企业转型更具有战略意义。
记者:您对水泥企业发展砂石骨料有些什么建议?
陈家珑:水泥企业发展砂石骨料产而言要综合考虑,既要科学生产,提高效益,又要保护环境(减少砂石骨料在生产、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对空气和环境造成的污染),减少资源浪费(科学开采,配合政府有计划地改造利用山丘坡地,增加建设用地,保护自然景观)。水泥企业可以依靠成熟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对砂石骨料产业进行整合,并且进一步细化和规范,逐步提高砂石产量和质量,实行机械化生产,使其不受季节和其他条件限制。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使砂石骨料生产成为保护环境、开发建设用地、充分利用废弃资源的主力军。
最后希望各大水泥企业能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进军广阔的砂石行业,并且重视科学环保生产,重视技术进步,做大做强,打出自己的砂石品牌。
来源:中国水泥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