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需求双重重压 水泥企业盈利存疑
发布时间:
2010-11-24
进入11月,水泥行业已经过了“金九银十”的需求旺季,由于天气原因,北方的主要工程将在本月末停工。据中国水泥协会初步统计,今年水泥产业有160多条生产线要建成投产,这批水泥生产项目建设高潮将带来产能的集中释放。需求减少、供给却集中释放,水泥业今年的传统淡季似乎比往年来得更加猛烈。
随着北部供暖季节的到来,占原料成本约50%的煤炭价格也在不断攀升。南方地区通过限量保价,推高水泥价格,消化成本压力。如此脆弱的供求关系基础上,水泥企业未来能否通过推高水泥价格消化原材料上涨带来的压力,成本需求双重重压,未来盈利水平存疑。
新线建设势头将趋缓
今年前三季度还算平稳,虽然增速有些回落,但全国水泥产量仍保持了同比增长15.95%的稳定增长水平。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认为,这其中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逐渐加快,东部地区的水泥需求量大,其中城际铁路建设对水泥需求的拉动效应更为明显。“例如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际铁路可以发挥连接纽带作用,也推动了各地的水泥需求。”雷前治说。
另一方面,在打好节能减排攻坚仗的背景下,一些重点地区针对水泥等高耗能行业采取了限电措施,导致部分地区供需关系发生变化,价格随之提升。“两方面的因素相互叠加,对大水泥企业形成利好。”雷前治分析道,“一方面是多点布局的大企业相比单线企业水泥的供应能力强,特别是对重点工程的保供能力更强;另一方面,大企业通过管理整合,能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比如南方水泥,在初步完成并购之后目前已进入整合阶段,通过规范管理使各项成本大大降低,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国家多项调控政策的作用下,水泥等高耗能行业的投资增速开始明显回落。”雷前治认为,三季度水泥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较上季度仍有所增加,主要是由于前期水泥行业大规模投资的延续造成的。
据中国水泥协会初步统计,今年水泥产业有160多条生产线要建成投产,这批水泥生产项目建设高潮过去之后,我国水泥产业的大规模新线建设势头会趋缓,水泥产业投资由我国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延伸的趋势将日益明显。
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存疑
目前,水泥行业已经过了“金九银十”的需求旺季,同时今年水泥生产线密集投产,产能集中释放。据不完全统计,9、10月是今年水泥生产线投产的高峰期,共18条生产线点火。今年的传统淡季似乎比往年来得更加猛烈。
实际上,今年以来全国水泥出厂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尽管从8月份开始,价格有所回升,但这种回升的态势能否维持,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中国建材联合会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曹会保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受水泥产量的过快增长以及市场需求的相对不足的影响,预计后几个月水泥价格继续下降的可能性依然较大。
随着北部供暖季节的到来,占原料成本约50%的煤炭价格也在不断攀升。南方地区通过限量保价,推高水泥价格,消化成本压力。
10月25~31日,全国P.O42.5散装水泥均价环比上涨1.95%至391.6元/吨。而煤炭价格,素有全国煤炭价格风向标之称的秦皇岛动力煤中大同优混、山西优混,该时期分别上涨2.20%、3.38%至812.5元/吨、765元/吨,涨幅超过水泥价格。
进入11月,受北方供暖期到来,供暖用煤量将大大增加。同时随着天气转冷,占我国电力发电量两成的水电发电量下滑,火电需求量上升,将带动电煤需求和价格上涨。为保证用煤,电厂也在加紧存煤。全国进一步出现煤炭供应紧张,山西甚至出现手持现金都难求电煤的现象。这加强了市场上对于今年第四季度我国煤炭供应趋紧的预测。
11、12月水泥业的供求关系将更加脆弱。水泥企业能否还通过推高水泥价格的手段消化原材料上涨带来的压力,提升盈利能力,成为问题。
区域化特征日趋明显
不过,未来区域分化将进一步明显,各地企业的盈利水平也将拉开更大的距离。
银河证券分析师洪亮表示,在城镇化加速西进的进程中,区域振兴集聚效应有望拉动区域水泥需求的高速增长。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和山东等主要水泥及水泥熟料产区以南方水泥、海螺水泥等水泥大佬,以及华北区域的冀东水泥、金隅股份等水泥龙头企业,从水泥行业健康发展以及自身利益角度出发,自发建立了区域价格协调机制,维护行业合理的利润空间。
同时,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高,龙头企业的集中采购、集中配送的能力大幅提高,对上游的议价能力增强,企业的规模效应进一步有效发挥。未来,随着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高,水泥行业的盈利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南方受天气影响较小,华东地区由于基数较低,增幅较大。
对于中部以及西南地区水泥行业目前出现的“阶段性产能过剩”情况,雷前治建议:第一,未动工项目该停则停;第二,加强行业联合重组;第三,在小区域内进行整合。“中部和西南地区应积极淘汰一些落后产能,不光是传统的立窑、湿法窑,也包括一些小型的新型干法窑,从而降低产能释放,提高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雷前治表示。
来源:中国水泥网www.Ccement.com
相关新闻